图片名称

水性涂料助剂-消泡剂


发布时间:2024-06-19 15:28

水性涂料所用消泡剂总是以微粒的形式渗透到泡沫体系当中。当由于某种原因体系要产生泡沫时,体系中的消泡剂微粒马上破坏气泡的弹性膜,抑制气泡的产生。

什么是消泡剂

 

一种减少和阻碍泡沫形成的化学添加剂。

 

 

 

消泡剂主要成分

 

载体(75-85%):矿物油,植物油,有机硅,聚醚,水等

 

疏水颗粒(3-10%) :如二氧化硅,蜡,金属皂,高级脂肪醇等

 

表面活性剂(3-7%)

 

其他添加剂(0.5-3%)

 

 

泡沫产生及消泡机理:

 

 

泡沫是不溶性气体在外力作用下进入液体中,形成的大量气泡被液体相互隔离的非均相分散体系。泡沫产生时,由于液体与气体的接触表面积迅速增加,体系的自由能亦迅速增加,泡沫体系增加的自由能是表面张力和增加表面积的乘积。泡沫产生难易程度与液体体系的表面张力直接有关,表面张力越低,体系形成泡沫所需的自由能越小,越容易产生泡沫。

 

泡沫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,它的破除要经过三个过程,即气泡的再分布、膜厚的减薄和膜的破裂。对于稳定的泡沫体系,要经过这三个过程而达到自然消泡需要很长的时间,因此需要借助于消泡剂来实现快速消泡。

 

消泡包括抑泡和破泡两个方面,当体系加入消泡剂后,消泡剂必须能够分布在整个体系中,但不溶解,而且它的表面张力必须低于该体系的表面张力。消泡剂要发挥作用,首先必须渗入到气泡膜上,而且消泡剂渗入膜层以后,又要能很快地散布出来。

 

水性涂料所用消泡剂总是以微粒的形式渗透到泡沫体系当中。当由于某种原因体系要产生泡沫时,体系中的消泡剂微粒马上破坏气泡的弹性膜,抑制气泡的产生。如果泡沫已经存在,添加的消泡剂接触泡沫后,即捕获泡沫表面的憎水链端,经迅速铺展形成很薄的双膜层。进一步扩散,层状侵入,取代原泡沫的膜壁。由于低表面张力的液体总要流向高表面张力的液体,所以消泡剂本身的低表面张力,就能使含有消泡剂部分的泡膜的膜壁逐渐变薄,而被周围表面张力大的膜层强力牵引,整个气泡就会产生应力的不平衡,从而导致气泡的破裂。

 

消泡剂的特点:

 

1.在起泡液中不溶或者难溶;

 

2.表面张力低于起泡液;

 

3.与起泡液有一定程度的亲和性;

 

4.与起泡液不发生化学反应;

 

5.挥发性小,作用时间长;

 

消泡剂用量和加入方法:

 

一般高黏度的乳胶漆,由于消泡困难,稳泡因素也多,加量稍多些,一般为0.3%~1.0%。低黏度的乳胶漆或水溶性涂料,尤其是水溶性涂料,由于含有一定量的助溶剂,可以适当减少用量,一般为0.01%~0.2%即可。其他水性涂料或树脂,一般为0.1%左右,用量并不是越高越好,多了会引起缩孔、油花等漆病,含硅的消泡剂多了,还会影响再涂性。

 

消泡剂的最佳添加时机一般在涂料的粘度较高阶段,如在研磨和调漆阶段加入;这样可以确保消泡剂具有良好的分散性,避免在涂料中产生沉淀或鱼眼等不良现象。

 

另外,为确保消泡效果,最好分两次加入,一次加入研磨料中,另一次加入成漆中,每个阶段各加一半。

 

在添加消泡剂后,要充分搅拌涂料,以确保消泡剂均匀分布在涂料中,发挥最佳的消泡效果。

 

 


返回列表